10年後的藥局,可能長這樣?AI、無人櫃、個人化照護? by CC檸檬黃 · 2025-04-05 10年後的藥局,可能長這樣?AI、無人櫃、個人化照護 你還記得十年前的藥局嗎?那個時候,我們去藥局,大多是因為感冒、喉嚨痛、腸胃不舒服,買個退燒藥、維他命或止瀉藥就走。但現在,藥局的角色早就不一樣了。除了藥品,更多人是為了買保健食品、益生菌、膠原蛋白,甚至是助眠品、眼部彩妝才走進來。藥局不再只是補救身體狀況的地方,而是成為人們選擇「過得更好」的入口。那麼,如果再過十年呢?藥局會變成什麼模樣? 一、AI 藥師上線,24 小時幫你解決「我該吃什麼?」 想像一下,未來你走進藥局,不再是排隊等藥師回答問題,而是一走進門,牆上的大螢幕就對你說:「你上週睡眠不太穩定,我推薦你今天補充一包含鎂的助眠飲。」這不是天馬行空。🇯🇵 日本醫師與新創團隊開發 AI 醫療諮詢站,整合電子健康紀錄與大型語言模型,為民眾初步診斷與提供建議。而🇰🇷 韓國超商與藥妝業測試 AI 藥師櫃台,讓消費者自助查詢藥品與營養補給建議。未來的 AI 藥師,不只是回應問題,更像是你健康生活裡的長期顧問。它不累、不打烊,也永遠記得你身體的狀況與生活的節奏。對消費者來說,這種服務更即時、更個人化,也更值得信賴。但對品牌來說,這是一個必須提前準備的訊號,你的商品資訊如果無法被 AI 理解、分類、推薦,很可能未來根本不會出現在顧客眼前。 二、無人櫃藥局擴散中,藥局不再只是「一間店」 過去我們說「去藥局」,現在我們可能會說:「我在7-11領藥」,「我公司樓下就有保健食品智慧櫃」。這些未來場景,其實正在各地發生。新加坡樟宜醫院已推出智慧售藥機,民眾可在遠距問診後自助取藥;台灣也正在試營運處方箋自取櫃;丹麥更有超過七成社區藥局引進配藥機器人,自動包藥、自動分送,提高效率、降低人力。🇬🇧英國的Pharmacy2U投資於類似自動販賣機的機器人,以非凡的準確性和速度分發藥品,每9到15秒處理一到兩個訂單。未來,藥局不再只有一個地址,而是變成「像便利商店一樣遍佈城市」的健康節點。可能在MRT捷運站旁、健身房門口、甚至你的公司茶水間。這樣的改變會徹底顛覆品牌對於「上架」的想像。你的產品未來要能進入無人櫃,要能符合高流動、高效率的銷售情境。包裝尺寸、保存條件、價格策略,都要重新設計。 🇸🇬 新加坡樟宜綜合醫院引入了智慧販賣機,讓患者透過遠距醫療諮詢取得僅限藥局銷售的藥品。這些機器計劃部署在社區中心和護理站,以提高藥物取得的便利性。 🇨🇦 加拿大的SmartPharmacy系統:加拿大的SmartPharmacy系統使用臨床級AI讀取傳真處方,將其轉換為編碼數據,自動加載到藥房軟體中,簡化數據輸入流程。 🇩🇰 丹麥約70%的社區藥局現在使用配藥機器人,提高了配藥的準確性和效率。 🇹🇼 台灣奇美醫療中心部署了基於Microsoft Azure OpenAI服務的生成式AI助手,協助醫生、護士和藥劑師減少文書工作,並提高醫療服務效率。 三、藥局不只是賣產品,而是讓你「體驗健康」 現在大多數的藥局還是以傳統陳列為主:走進去、逛逛架上有什麼,頂多問問藥師。買保健品,還是比較靠自己看包裝、聽推薦。但十年後的藥局,可能會變得像一間「健康選品體驗館」。你站在智慧鏡前掃一下,就能檢測皮膚含水量、壓力指數,甚至分析你最近的作息狀況;接著系統幫你推薦三款保健品,還搭配今天的限定優惠。或是你用手機 AR 掃描瓶身,就能看到這款產品的成分介紹、使用建議與真實回饋。這種結合數據、感官與互動的購物體驗,在美妝和3C產業雖然已有應用,但其實也還在持續進化中。像 💄Sephora絲芙蘭早期推出 AR 試妝鏡、🛍️Best Buy 用 AR 幫助消費者預覽家電在家中擺放效果,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應用場景——但也都還沒真正普及到每一家門市、每一個消費者日常。相較之下,保健產業才剛開始邁出第一步,未來還有更多想像空間。這也代表一件事:誰先把體驗設計做起來,誰就有機會搶下消費者的信任。對品牌來說,與其做一堆「不知道消費者怎麼感覺的文案」,不如想辦法讓消費者現場感受到——這東西真的對我有用、有感、有差。🍋如果你的產品可以”現場體驗+數據支持+感官參與“,那你會比別人更容易被留下來,也更容易被買單。 根據 Shopify 在 2025 年的報告指出,許多品牌正積極應用 AR 來打造更沉浸式的購物體驗。例如:🍋Cambridge Satchel 利用 AR 技術,讓顧客能「預覽」背包搭配不同穿搭風格;🍋Gunner Kennels 將寵物籠 3D 模型呈現在用戶家中,幫助消費者預判尺寸與空間感;🍋Starbucks 則打造一套 AR 咖啡豆旅程展示,讓顧客能更理解產品來源與品牌理念。 四、你不來藥局,藥局也會出現在你家 不是開玩笑,未來的「家庭藥局裝置」可能就跟智慧音箱一樣普及。你早上還在刷牙,健康小幫手就提醒你:「今天該補充 B 群了,還剩兩包,我幫你補貨,明天中午前會送達。」AI 智慧藥盒、語音提醒、家庭健康管理平台……這些已經不是遠未來,而是實驗中、測試中、成形中的技術。品牌不只是要「出現在貨架上」,還要能「進入顧客的生活迴路」。你要有 API 能與藥局系統連線、有補貨機制、有推薦邏輯、有會員資料的串接能力。🍋這不只是「數位轉型」,這將是「商業存活條件」。 你現在該問的不是「怎麼賣」,而是「怎麼陪伴」 未來的藥局讓我想到一句話:「不是你要顧客記得你,而是你主動記得顧客。」 現在的品牌策略太多仍停留在促銷、曝光、KOL 合作,但那不會帶你走進 10年後的藥局。未來的品牌要學會用數據與顧客對話,用機器與場域合作,用服務把產品包進消費者的生活中。🍋當 AI 可以決定要推薦誰的產品,當藥局可以幫你篩選適合族群,當消費者不用走進店裡就能完成補貨..接下來,你要問的就是:|你的產品會被誰推薦?|被放在哪個機器?|出現在誰的健康建議裡?|被誰每天提起一次? 十年前,我們努力要「進藥局」。現在,我們得努力「讓藥局願意主動推薦你」。十年後,我們則要思考「你怎麼成為顧客健康生活的一部分」。 這不只是通路轉變,而是行銷觀念的根本變化:品牌,不再只是被買,而是被信任、被依賴。 從曝光 → 到陪伴從陳列 → 到理解從一次性購買 → 到長期健康旅程參與 你的商品能不能參與這個「健康日常迴路」?能不能跟家庭裝置連線?能不能主動被提醒吃?能不能自動補貨?如果不能,很可能就會被淘汰出這場「長期陪伴」的競爭。 👋 你最希望 10 年後的藥局,有什麼功能?A. 幫我搭配保健品B. 自動補貨、無人領藥C. 掃描我身體數據,推薦個人配方D. 成為我日常健康的數據顧問E. 以上全部都要! 🍋歡迎留言告訴我,也歡迎轉發這篇文章給你關心健康的朋友一起想像,我們未來會生活在什麼樣的健康場域裡? 參考資料»搶每年三千億商機! 連鎖藥局醫材湧投資潮近一年來都在尋求買家⋯疫情退燒、成本攀升,台灣藥局整併潮來了!AR Technology in Retail: Use Cases and Benefits (2025) 延伸閱讀〉全台灣瘋買膠原蛋白,膠原蛋白全球市場同樣炙手可熱嗎?#反思-好市多如何應對營業額衰退#反思-小北百貨如何成功走過30年 這篇文章我很用心實測和寫作,文章有幫到你的話,請分享給你的一位朋友。你的小小動作能給我大大鼓勵,我會寫更多可以幫助到大家的內容。 一起當個閱讀控 跟我一起用不同的閱讀角度,開闊未來視野 文章更新日期2025-04-05